2011年1月01日 20:54
标签:

天文界目前数据产生的速度越来越快,数据也真正可以称为海量,仅以LAMOST为例,每日产生的数据都已是数十G,因此对数据的使用是个十分重要的课题,从上图可以看出,天文界数据的来源比较广泛,有地面望远镜,也有太空望远镜,还有各种探测器,甚至是超级计算机模拟出来的星系宇宙学数据。这些数据的产生者可以称为数据提供者(Provider)。
海量数据代表的是一个资源层(Resource Layer),在此之上,数据可以共享(Share),而作为一线的天文学家甚至于是一些应用程序和科研工具(共同构成User Layer),如何获取这些数据,需要查找和检索(Finding),还需要可以拿到(Getting),还需要进行研究和使用(Using),这些都将在虚拟天文台的技术框架下得到实现。
虚拟天文台就是一个类似于“中间件”的玩意,通过其一系列的工具和协议将用户、程序、数据等粘接起来。
这一层次是最底层宽泛的一个技术框架,称为“IVOA技术框架第0层次”。